最近在想,如果当初中华帝国没有被国共两党给覆灭的话,
我们过的会是什么样的日子?
引我们独中的高中课本中国历史第十五章的二十一条(230页):
二、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在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故,日本趁机加紧侵略,企图独占中国。1914年秋,日本派兵侵入中国山东,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接着,又以支持袁世凯做皇帝为条件,提出实际上是把中国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的“二十一条”。1915年5月9日,除第五号内容外,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的全部要求。
这样的大恶人,人皆可除之啊!!!
但是别忘了,我们的课本很多是抄中国的,尤其是中国历史这一本。
台湾的评价应该也是如此,比较推翻帝国的毅然就是他们的国父孙中山。
我们出生在这个时代有个好处就是可以上网,而网上有维基,
人人都可edit,相对之下比较公允,就看看维基上怎么说的吧:
2月2日,中日代表在外交部迎宾馆开始极端秘密的会谈,中方代表是外交部长陆徵祥和次长曹汝霖。中國的談判代表多次拒絕要求中的部份內容,迫使日本讓步。日本則以武力威脅中國。日置益于3月17日在北京安定门坠马受伤,改由日本驻华代办小幡继续参加谈判。在谈判过程中,日方公然收买中国官员、窃取情报(例如财政部库藏司职员王长庚向日本出售财政预算案,被判处8年徒刑)。为了向袁世凯施加压力,日方还在3月14日向中国增派3万军队。虽然会谈极度机密,但日军的增兵活动和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秘密交涉的迹象无法隐瞒。谈判开始后不久即有外国报纸将“二十一条”全文公布于众,中国举国哗然,國內亦出現反日情緒。各界人士纷纷向袁政府提出质问,并掀起了抵制日货的行动。上海首先发起储金救国运动,工人、店员、贫苦学生、人力车夫、乞丐都捐出微薄所得,以供对日开战之用。
4月10日中日第二十一次会议,中国拒绝第五号要求。4月17日,中日第二十四次会议,中国不允将东蒙与南满并论,会议停顿。在美国的巨大政治压力下,日本被迫在5月4日的内阁会议上决定删除第五号要求。5月7日,日本政府突然提出最后通牒,限于5月9日下午6时以前必须接受删除第五号后的修改案,否则“帝国政府将执行必要之手段”。5月8日上午,袁世凯在中南海春藕斋召开特别会议,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也在这天中午前往外交部找陆征祥谈话。他说:“中国已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我到中国40年,和大总统有30年的交情,今天不能不赶过来说几句真挚的话。最后通牒只能回答是或否,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此时欧洲各国无暇东顾,中国政府除接受日本条件外,别无自全之道。”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劝告袁政府“应避免与日本发生正面冲突”。5月8日下午,袁世凯召集各部部长,宣布接受“二十一条”的部分要求。
5月9日23時,北洋政府沒有等到預期的外援,以「國力未充,難以兵戎相見」為由,对外宣布接受二十一條中一至四號的部份要求。5月25日,在北京签署《关于山东省之条约》、《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及13件换文,总称《中日民四条约》,与《二十一条》原案比较,中国损失相较于原案已尽可能减小到最低程度。
消息傳出,舉國震怒。簽約當天,湖南學生彭超留下血書,憤然投江自殺。北京二十萬人到中央公園(今北京中山公園)集會,捐款一百萬元「救國基金」。天津南開學校的十七歲學生周恩來上街演講,號召人們振興經濟、誓雪國恥。袁世凯下令全國省教育會聯合會(又名全國教育聯合會)要求全國各級學校以每年5月9日為國恥紀念日,稱為「五九國恥」。
本来还想post多点关于二十一条的东西,但是还是算了,按这里看吧!
我想说的是,这位袁大人当初曾经试图复辟汉制,扬我华夏之威。
汉服就是其中一项,如果当初中华帝国没有覆灭,那天朝将会是个怎么样的一个场景?
或许还会有个皇帝,但是历史使然,皇帝到最后可能就是在上面坐着好像我们的agung那样。
少了文革的文化浩劫,重现了儒风经典,中国会不会是日本的加强版?
我们是否又会因此而穿上祖先的衣服,像印度人一样,只有必要时才穿T-shirt?
所写事项虽少,但汉服这东西……我真的很喜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