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8 February 2014

有仙则名

今天赖床了,alarm按了snooze之后就没响过,
一觉醒来天时已晚,该上的课都下课了。
这是没有室友的后遗症,没有个参照物,
四周的一切皆是混乱,反正that will do嘛……

错乱的生理时钟,乱糟糟的成绩,不存在的人际关系,
三大要素总结了这个学期的一切,感觉好颓废。
唯一的好就是近几天都在练习脚步运动,
不搭电梯爬上八楼,节能减碳,身体健康。
身体需要锻炼,才能靠近我想去的地方。

接下来我该征服哪一座山呢? =)

Tuesday, 25 February 2014

黄金屋贬值

这学期大学开了间书店。
又或者说,以前的“贩卖部”搬了,
翻新后成了间实实在在的书店。

书店外贴满了“新开张际,全场中文书八折”的标语,
我也因此傻傻地走了进去,看看可否淘得本好书。
今天,就在刚才,我第三次在这书店里消费,
可是没有一次购买一本中文书。
全场中文书八折的字眼依旧醒目。

不是我对中文书缺乏信心,不是我已经不再喜欢中文,
而是我们港大书店卖的中文书实在是太……怎么说呢?技术性?
《面试十大技巧》《比尔·盖兹的头脑》《这不是魔术,这是读心术》诸如此类。
不然就是文学性很强的风华雪月 不然就是惊天地泣鬼魂的历史书

最有看头的反而是旅游手记,但是相比于英文的旅游手记又是差了一截。
中文的旅游手记,封面可能写着“印度”,但这两个字肯定是被埋在全印度的图片之中,
然后下面一定有许许多多的小字写着“一本书教你吃遍印度”“教你如何玩转印度”。
还有刚刚说到的许许多多的图片,他们恨不得把书里所有地方的照片都放在封面上,
看上去异常凌乱,但胜在颜色鲜艳,在书堆中非常显眼。


相对于英文的旅游手记,封面可能图片可能只有一个Taj Mahal的图片。
上面写着书名India,可能加一段小小的句子说Colourful land(当然比我说的好),
最多再写着作者的名字,然后就没了。
上述图片是在网上随便google出来的,与港大书店实状有差……

而其他的书呢?像我说的,中文书就来来去去那几样非常有目的性的书。
相对于英文书呢?这些有目的性的书难道就没有吗?

有的,但是除了这一些之外呢?
他们有一些我觉得非常非常可爱的书,一页可能只有一大张好像手稿的图画,
上面有着手写的字眼,看起来很有简单又欢乐。
有一本我看到非常喜欢的叫The Confession,
作者拟想自己是猫猫狗狗,然后想法去解释自己为什么这样做求人类谅解。
还有一本叫All my friends are dead,作者幻想自己是恐龙说所有的朋友都死了,
这样就成了一本似漫画似插图本的书,编在一起就出版了。


这种轻松的题材,图大大张,字少少的书本,那是多好看啊!
难道中文界里就没有这样的题材吗?有!
但是很多都没出版,因为出版商被万恶的资本家主义所侵蚀,
不愿意做这种阅读市场不大的书本,所以这种题材很多都只逗留在博客。
当然也有幸运因此成名的,比如说几米,但是在他以后这种潮流就少了。
就算是有,也是因为博客上点击量大,出版社看到有钱可赚才联络作者出书。


在别的国家,是人都可以出书。
之前一直好奇班上有些同学他居然出了书,现在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中文书出版的,都是出版些叫座的书,出版些需求量大的书;
而不是每件小事有别的看法都能出书的,除非你是大名人。
别人为了出版而出版,相对于中文书为了赚钱而出版,
所以中文书市场上充满着让你致富的方法,还有让你变成大人物的技巧,
因为那些都是大家的梦想,某些人就得为这些人所谓中的梦想著书,
以更进一步地压榨他们的钱财。


老实说,我觉得这一些书很快就要被淘汰了。
因为我们有了internet这样神奇的东西,她让太多太多的东西变成免费的了。
书本的内容已经不再是重点的了,当你大学老师让你做作业的时候你第一个想到的会是Google还是图书馆?
我们已经懂得怎样从互联网上获取资讯,摄取知识,
那对于书本的印象剩下的会是什么呢?
就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学校要考的东西。
书本最后只剩下娱乐的作用,在坐飞机手机或电脑没电的娱乐,
所以必须短小精悍,不要像盗墓笔记那样一拖再拖……


这是我今年在港大书店买过的所有书,课本还是网上便宜。
至少对于中文书的印象却实如此,希望这种现象只是发生在港大书店……

Thursday, 20 February 2014

袁世凯的汉服

最近在想,如果当初中华帝国没有被国共两党给覆灭的话,
我们过的会是什么样的日子?

引我们独中的高中课本中国历史第十五章的二十一条(230页):
二、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在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故,日本趁机加紧侵略,企图独占中国。1914年秋,日本派兵侵入中国山东,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接着,又以支持袁世凯做皇帝为条件,提出实际上是把中国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的“二十一条”。1915年5月9日,除第五号内容外,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的全部要求。


这样的大恶人,人皆可除之啊!!!
但是别忘了,我们的课本很多是抄中国的,尤其是中国历史这一本。
台湾的评价应该也是如此,比较推翻帝国的毅然就是他们的国父孙中山。

我们出生在这个时代有个好处就是可以上网,而网上有维基,
人人都可edit,相对之下比较公允,就看看维基上怎么说的吧:

2月2日,中日代表在外交部迎宾馆开始极端秘密的会谈,中方代表是外交部长陆徵祥和次长曹汝霖。中國的談判代表多次拒絕要求中的部份內容,迫使日本讓步。日本則以武力威脅中國。日置益于3月17日在北京安定门坠马受伤,改由日本驻华代办小幡继续参加谈判。在谈判过程中,日方公然收买中国官员、窃取情报(例如财政部库藏司职员王长庚向日本出售财政预算案,被判处8年徒刑)。为了向袁世凯施加压力,日方还在3月14日向中国增派3万军队。虽然会谈极度机密,但日军的增兵活动和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秘密交涉的迹象无法隐瞒。谈判开始后不久即有外国报纸将“二十一条”全文公布于众,中国举国哗然,國內亦出現反日情緒。各界人士纷纷向袁政府提出质问,并掀起了抵制日货的行动。上海首先发起储金救国运动,工人、店员、贫苦学生、人力车夫、乞丐都捐出微薄所得,以供对日开战之用。
4月10日中日第二十一次会议,中国拒绝第五号要求。4月17日,中日第二十四次会议,中国不允将东蒙与南满并论,会议停顿。在美国的巨大政治压力下,日本被迫在5月4日的内阁会议上决定删除第五号要求。5月7日,日本政府突然提出最后通牒,限于5月9日下午6时以前必须接受删除第五号后的修改案,否则“帝国政府将执行必要之手段”。5月8日上午,袁世凯在中南海春藕斋召开特别会议,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也在这天中午前往外交部找陆征祥谈话。他说:“中国已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我到中国40年,和大总统有30年的交情,今天不能不赶过来说几句真挚的话。最后通牒只能回答是或否,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此时欧洲各国无暇东顾,中国政府除接受日本条件外,别无自全之道。”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劝告袁政府“应避免与日本发生正面冲突”。5月8日下午,袁世凯召集各部部长,宣布接受“二十一条”的部分要求。
5月9日23時,北洋政府沒有等到預期的外援,以「國力未充,難以兵戎相見」為由,对外宣布接受二十一條中一至四號的部份要求。5月25日,在北京签署《关于山东省之条约》、《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及13件换文,总称《中日民四条约》,与《二十一条》原案比较,中国损失相较于原案已尽可能减小到最低程度。
消息傳出,舉國震怒。簽約當天,湖南學生彭超留下血書,憤然投江自殺。北京二十萬人到中央公園(今北京中山公園)集會,捐款一百萬元「救國基金」。天津南開學校的十七歲學生周恩來上街演講,號召人們振興經濟、誓雪國恥。袁世凯下令全國省教育會聯合會(又名全國教育聯合會)要求全國各級學校以每年5月9日為國恥紀念日,稱為「五九國恥」。


本来还想post多点关于二十一条的东西,但是还是算了,按这里看吧!

我想说的是,这位袁大人当初曾经试图复辟汉制,扬我华夏之威。
汉服就是其中一项,如果当初中华帝国没有覆灭,那天朝将会是个怎么样的一个场景?
或许还会有个皇帝,但是历史使然,皇帝到最后可能就是在上面坐着好像我们的agung那样。
少了文革的文化浩劫,重现了儒风经典,中国会不会是日本的加强版?
我们是否又会因此而穿上祖先的衣服,像印度人一样,只有必要时才穿T-shirt?

所写事项虽少,但汉服这东西……我真的很喜欢

Sunday, 16 February 2014

放纵

嗨!!
我又来凑一篇了。
又是一个星期有余,所以来给这条要死不死的鱼加一点氧气,
至少不至于让这个博客彻底死亡。
不过,就算是死亡,现在也应该没多少个人发现了吧?
都说了,这个星球上还停留在博客时代的人快要绝种了。

为什么还要给这个病泱泱的鱼生存下来呢?
当初v2开铺时候有人给我祝贺,让我挺高兴的。
在那种时候,也免不了想给自己的初恋留下一点记录,
妄想着如果把我们之间的点点滴滴记录起来,
以后老了一起看、一起回味,那该是多么甜蜜的事!
天算不如人算,人算亦不如人为,
这段恋情最后病入膏肓,死了。

刚才在跟朋友聊天时,很有意境地爆了个真理。
我说,如果男人要你不是为了你的身体,那不如买条狗养?
可不是吗?两个人在一起,柏拉图式恋爱怎么可能会有成果?

昨天干了些无聊事:









此事经过略之不提。

人类真的是种很奇怪的动物。
男的单身喊寂寞,女的单身喊寂寞,
却不曾见他们接近过对方,好像怕死不寂寞似的。
永远说要远离寂寞,却不曾迈步离开。

每个人都有个底线,但底线设高了,失去的就跟着多了。
然后呆在角落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自甘堕落。

Saturday, 8 February 2014

当初的一日一更,逐渐变成周刊,再最后变成月刊,
这其中的经历堪比沧海桑田,阅遍人间无数。
当然,以上那句话是夸张形式的。
人依然没多大的变化,只是懒了一点罢了。
反正没人催更,少写一点何妨?

当初重开v2目的是有点仓促了,说是要给大家带来欢乐,
但是重开没多久就失恋了,这个博客就打回原形成为了我的疗伤区。
差不多两年了,低谷期逐渐恢复了,同时也知道情情爱爱这种东西最好别碰。
明示暗示一律无视,现在真的真的伤不起,真的不想一个冲动跑去出家。
众所皆知,作为一个肉食者,出家对于我来说无异于把自己饿死……

又开学了。
前阵子在亚马逊买了不少课本,本以为自己会因此好好读书,
争取把这学期的成绩给提回上去,结果才发现这一切都是美好的幻想罢了。
钱是花了,书本是买了,翻了两页依然能让眼皮沉重,
最后还是逃避不了电脑的诱惑,非死不可推特马儿……
反正读书的时候,除了读书以外所有的事情都非常有趣。
我就是喜欢拥有的感觉。

室友走了,双人房里只剩我一个。
感觉特别地爽,真希望宿舍接下来几年的安排皆是如此。
但是这样也有个坏处,也就是像我这般不太有自律的人,
是不太可能每天晚上在固定的时间睡觉,总是搞到三更半夜才熄灯,
隔一天又带着混沌的脑袋离开。

好了,写到这里发现我又在重复以前写过的东西。
一切没变,为什么还要凑成篇呢?
没有生机的机器人为什么需要思想?
千篇一律的生活哪来的惊喜?
人老了,就爱唠叨。
像我婆婆一样,买个菜都能说上半个小时。
为什么?不就是因为生活太平淡吗?
少年步入中年期了,别无他法。
中年的心境,少年的身躯,小孩的心。
有点开阔,有点躁动,有点顽皮,但谁都不是。
所以没人接受,所以孤独,所以特立独行。
看看,又写回之前说过的妈妈不疼姥姥不爱了……

朕真的老矣!